管:艺术品因为将艺术家独特的情感、阅历和构思具象化,不会重复,不可批量生产,并具有独立的精神指向和审美指向,所以艺术品具有稀缺性和独立性。这就决定了艺术品的价值比批量生产的工艺品价值要高许多,且持续不断的增加。且艺术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是由于大家对稀缺的追求而决定的,而不是艺术家本人所能决定的。
叶:我觉得不能以价格来衡量艺术品。如果说艺术品的高价是因为它的稀缺性,那稀缺性却并不大能代表艺术家的价值,不能因为它价格贵就是好艺术品。艺术品是以价值论,而并不全是以价格论。譬如说梵高,在他身处的年代,没有人能接受他的画,但是,多少年以后,我们才发现,梵高是超越了他的时代的,他的作品价值在他的当下是没有正真获得体现,所以,有价值的艺术品不一定有价格,眼光不要放在当下,要放长远,这也是收藏的一大关键点。
董:反过来,有价格的艺术品也不一定就有价值。很多收藏家对于一副画好不好,先去问多少钱,这肯定是有问题,价格里有人为操作因素在里面,很多艺术品是被市场、被基金、被资本炒作起来的。达芬奇家具事件,就明确的告诉我们,贵的并不全是好的。但是便宜的也不一定不是好货,关键是你在消费艺术品的时候要识货。
米:徐悲鸿当年不惜变卖家当买画,就是因为热爱中国文化,热爱艺术品,看重他的史料价值。真正的藏家应该明白,他收藏的不只是一件可以升值的物品,而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
董:首先,我们该给艺术品定位为奢侈品。我还记得在我们家境不太好的时候,我的儿子曾经竭力用自己积攒的1100元钱买了一张钟道全的花鸟画回家欣赏、珍藏。当我们遭遇没钱却无限喜欢,最后倾其所有力量甚至借钱来买艺术品的时候,就为了满足自己强烈的精神需求,这种超出了自身经济实力的需求就是一种奢侈行为,它所得到的东西一定就是奢侈品。
叶: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兜里余钱日益多起来,去消费LV等高档奢侈品的情形也在情理之中。现在是消费经济时代,如果将艺术品当做消费品的话,那么它绝对属于奢侈品中的奢侈品。这不仅因为它的价值,更因为艺术品与普通奢侈品的区别,艺术品首先是满足你的心灵需求,一个人的心灵需求是最难满足的,而艺术品可以,因此它属于精神奢侈品。而普通奢侈品只是满足你的快感。奢侈品是炫富的,外在的和虚荣的。靠物质实现的快感没有止境,短暂的满足后还会寻找其他的甚至更贵重的物质填补心灵上的空虚。艺术品虽然也是奢侈品,但是却不会让我们的心灵空虚,而是越来越充实。
管:艺术品的产生,以山水画为例,它来源于贵族,在唐宋时期,国力富强,人们物质丰裕,尤其是在古代士大夫阶层或官宦之家,他们在仕途中遇到很多不如意的烦心事,希望回到自然休息身体,但又繁忙于公务,面对山水画就可以“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充分领略自然山水的美,满足其精神需求。《林泉高致》即来源于此。物质的奢侈很大程度上是为满足虚荣心,而购买艺术品是属于精神上的高消费,是为满足心灵上的安慰和歇息。从古至今,艺术品就是与高贵的生活相伴相随的。这也注定了他的身份必然是高贵的。
董:我个人觉得,艺术品是奢侈收藏品,而不是普通消费品的原因是,普通消费品存在折旧和贬值的情况,而真正的艺术品除了有满足精神需求的功能之外,它还具有保值升值的功能。如今世面上流传的大家名作,哪一幅不是弥足珍贵,身价高昂。
叶: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如果要真正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消费阶层。而当下,中国花了钱的人艺术品消费没有认知,或者认知存在误解。这是中国美育教育的不足。正确理解艺术品的价值,并通过你自己的消费能力去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艺术品,不但为生活添色,满足心灵需求,同时还是一条稳健的投资之道。鉴于此,你在考虑消费艺术品的时候,你是愿意消费真正的艺术品,还是愿意消费菜画?
管:叶院长刚才表述的这样的一个问题,当前体现在家庭装饰性收藏方面特别明显。当今不少人买画的目的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装饰自己的居所,而忽略了收藏价值。我有一个商人朋友,他的家装很豪华,大理石,高端家具,名贵吊灯……一切的装饰无不体现豪华和地位,但是,在客厅的一面墙上,却着一副艳俗的工艺画作,他告知我,这是在送仙桥买的。详询之,我才知道,他在装修之后才想起要给自己的居所增添一点艺术气息,所以就去送仙桥艺术超市里买了一幅大画回来挂在客厅里,但是由于不懂艺术所以才出现了豪华居所挂幅菜画的尴尬情形。艺术品,一来让高档装修锦上添花,二来亦可保值升值,三来还易携带搬运。买幅真正的艺术品挂在家里既可以装饰客厅,又能当成收藏品,何乐而不为之。友人当即羞愧。这种情形在当前非常普遍,即误把装饰画当成艺术品,这也是导致当前市场上菜画大行其道,艺术品、伪艺术品鱼龙混杂的重要原因之一。
董:对于家装性收藏,我一直提倡二八定律,即在装修的总预算中拿20%的钱来买真正的艺术品用于家装性收藏,这样不但可以为你带来精神气息,点缀生活,提高品位,而且随着艺术品的升值,以后你甚至会发现,这20%的投入将带给你80%的回报。 撰稿:盛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