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用广告纸、鸡蛋纸筐等废品进行再利用,织造出自己的手艺著作。本报记者王小会摄
本报6月4日讯(记者李榕)一幅幅质朴中充溢幻想的油画,一双双仔细织造的拖鞋,一张张裁剪精巧的剪纸……它们都是出自特教校园这些特别的孩子之手。但由于出售途径有限,除了少部分重视特教孩子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知道这一些孩子还会制造如此精巧的手艺艺品。
近来,记者来到坐落解放北大路的德城区特别教育中心,在二楼的手艺制造室内,西侧的六个书架内摆放着孩子们制造的各种手艺雕塑和摆花,其他三面墙壁上零散悬挂着装裱精巧的书画,室内两个硕大的书桌上则陈设着孩子们制造的双面红刻纸、丝网花、金鱼、孔雀、油画、手编拖鞋等,缺乏15平方米的房间内摆得满满当当。“这些手艺制品少说也得有二、三百件,都是孩子们在手艺课和课余时间亲手制造的。”德城区特别教育中心副校长王福良说,但由于出售途径有限,很少有人知道特教校园的孩子们会做手艺著作。王福良和记者说,卖掉的这些手艺艺品的钱会放到一个专门的经费库里,用来购买一些制造的原材料。
17岁的包宝华就读于德城区特别教育中心聋哑班7年级,她是校园里出了名的“手艺制造师”,她打着手势“告知”记者:“我期望把我做的手艺‘金鱼’卖掉,把卖的钱给弟弟买支玩具枪,一起也是表现自己的价值。”
“但由于陈设著作的架子有限,孩子们的许多著作都没地儿放,就只能很惋惜地扔掉了。”德州市特别教育校园手艺制造教师车婧雯说,这些孩子们现在还不理解要拿手艺制品去卖钱,他们仅仅单纯地期望自己的手艺制品能得到他人的认可,验证自己的存在感。“只需将他制造的东西摆在家里他就快乐。”
“期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可以很好的满意孩子的希望,将他们的手艺品领回家。”据了解,特教孩子的手艺制品一向销路有限,许多手艺品只能堆积在教室内。为处理特教孩子手艺制品销路问题,让更多的人重视到孩子们的手艺艺品,本报建议“手艺艺品义卖”活动,将于6月5日下午3时,在“六一微公益我在你身边”会集圆梦现场同步举行手艺艺品义卖活动,义卖品价格在20-100元不等,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可拨打本报热线参加本活动,贡献你的爱心,来重视这些要重视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