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在扬州举行的“第四届我国盆景评比展览”,组委会第一次将“树石盆景作为独立一类参展参评,在65件金奖著作中,树石盆景占11个,在数量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取得这么多的高奖,可见树石盆景的开展之迅猛和感染力之深。
三十多年来,我国盆景的开展如火如茶,由质变到突变,由突变又到质变,取得了腾跃的开展。树石盆景也由简略的几品种型开展到十多种,且方式逐步杂乱而多样,艺术体现力不断发掘提高,成绩斐然,详细体现于以下方面:
1)盆景体现方式的拓宽,扩展了著作的艺术体现力。首先是许多新方式的呈现,例如景盆及砚式盆景的推行等丰厚了树石盆景的体现方式;再者是传统方式的开展,如水旱盆景经过赵庆泉先生的不停地改善改造,开展了许多方式,然后极大的提高了水早盆景的体现内容和艺术魅力。
2)用材的多样化,促进了著作内容的丰厚。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用于树石组合的树种及石头品种许多,所以即便相似的体现方式其著作的体现作用也各异。
③树石盆景理论体系的树立和完善,极大地推进了树石盆景的传达开展。例如贺淦荪先生提出的“景盆法,赵庆泉倡议的水旱盆景都有详细而翔实的理论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招引了广阔爱好者的参加。
④受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富于画中有诗而有深度著作。树石盆景实践属文人艺术,不管是附石盆景,仍是水早盆景等其他类型的树石盆景不能脱离民间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的支撑。
像“风在吼”、海风吹拂五千年、八骏图、烟波图”、“古木清池、“富春山居”等著作艺术内在厚重,意境深远,可谓模范。我国树石盆景今日的蓬勃开展离不开广阔盆景爱好者的积极参加和传承,其间导师的力气至关重要,当时对我国树石盆景开展推进最大、奉献最大的是伍宜孙、贺淦荪和赵庆泉三位大师。
伍宜孙先生终身创造、保藏了许多优异的树石盆景著作,晚年又集结成册,出书《伍宜孙盆景集》,分赠世界各地院校、盆景协会等组织机构和同好,宣扬和展现盆景艺术之美;
1985年,又将许多凝集汗水之著作分赠法国、美国、加拿大及国内部分院校和公园,揭露陈设:2000年5月1日,建立“文农盆景”网站,将国内的优异著作及个人著作上网,向世人全面展现宣扬我国盆景艺术,其间的许多树石盆景都是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