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儋州市木棠镇,有这么一个村,所有人都姓李,取名北岸李村。后因土地瘠薄,十年九旱,铁匠村人被逼离乡背井外出营生,习得打铁技艺,归来世代相传,慢慢地开展成“户户有高炉、人人会打铁”,“铁匠村”的村名由此而来。
上世纪80年代,因为打铁业逐步被现代科技所筛选,铁匠人开端探究新的开展前史。铁匠人放下了粗笨的锤头钳子,置办了简便、功率更加高的小型加工机械,从此开端加工牛角等工艺品。现在铁匠村家家户户加工花梨木为主,一起开发贝壳、海柳等工艺品的局势,产品热销全国各大城市,百万富翁遍及村庄。
据了解,现在铁匠村有300多户加工作坊,2100多人靠制造、出售手工艺品致富。2014年全村GDP总量打破3.7亿元,仅花梨木工业一项就占到93%以上。现在21个海南黄花梨工艺品商铺已投入经营,估计本年仅在铁匠村内的总出售额将达2000万元以上,而且这一数据有望逐年进步。今日的铁匠村已成为儋州市开展“一村一品”经济模式的领头羊。现在的铁匠村家家有作坊,人人会手工,全村的手工艺品年产值超越1.3亿元,成为家喻户晓的小康村。
在造访铁匠村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乡民制造的手工艺品,有的送到海口古董商场,批发给商家;有的每当周五、六、日在古董商场摆地摊直接出售;也有的凭靠自己的人际关系,做订单式的出售;还有的在村里开起了小店,一边制造,一边售卖。近年来,铁匠村逐渐小有名气,招引很多贵重木品爱好者慕名而来。
出世在打铁世家的李良英从小便一向跟随着父亲学习打铁技艺,而他也是铁匠村最早转型的人,他的成功致富让全村人也把目光投向贵重木加工出售工业。在回忆起转型的初期,李良英慨叹颇多。“刚开端转型的时分就我一个人,接到订单后没日没夜的赶工,其时是我最辛苦的时分,还好我也坚持下来了。”说起这段往事,李良英一阵慨叹。
而现在的李良英已在海口有自己的花梨工艺品店,二哥和他在村里也办起了作坊,年产值均达100多万元,3人先后盖起了高楼,兄弟三人都成为了铁匠村木制品加工职业的佼佼者。
在李良英的家庭小作坊“良木阁店”里,记者看到了许多精心加工制造出来的花梨手链、座垫、茶壶、枕头及其林林总总的雕琢产品,它们都被规整地码放在展现的柜子里,做工精巧详尽。据李良英介绍,在接到订单后,他会交给亲属、朋友来加工,一起也会请乡民们来帮助。此外,在他的小店里还有“私家订制”事务,即依照客人的要求,将原木材雕琢加工成其想要的制品。李良英说,尽管住在村里,但信息不能阻塞,得开阔眼界,不断学习,才干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