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广州盆景协会2025年会员大会在广州广东大厦二楼宴会大厅隆重举行,400多位嘉宾及会员齐聚一堂 ,共襄盛举。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盆景协会和广东省级非遗单位,广州盆景协会历史源于1956年,1980年正式易名广州盆景协会,协会历经60余载发展,一路见证并推动着岭南盆景艺术发展。
此次年会旨在加强会员与嘉宾间的沟通交流,携手促进岭南盆景艺术繁荣。大会各项议程紧凑有序,圆满完成。广州盆景协会会长罗小冬作《2025年度广州盆景协会工作报告》,全面回顾过去工作,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秘书长邓剑棠作《获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专项报告》《会员缴交会费情况报告》《2024年财务工作报告》等系列重要报告;监事长谭顺志作《监事会工作报告》,各项报告内容详实,为协会发展提供有力决策依据。
颁奖环节将大会气氛推向高潮。“第32届广州园林博览会暨流花杯盆景展金奖”以及“非遗盆景推广杰出贡献奖”的颁发,不仅是对获奖者的高度认可,更是对盆景艺术传承与创新精神的大力弘扬。众多优秀作品和杰出贡献者脱颖而出,激励着更多人投身盆景艺术事业。
广州盆景协会自前身广州盆景俱乐部起,编辑出版国内最早盆景专集《广州盆景》,多次参与重要外事活动,选送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外国贵宾,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举办高规格展览,影响力与日俱增;重视人才教育培训,共举办过多期讲习班,为行业培育大批专业人才。近年来,协会在非遗传承上举措不断。2024年春季举办“岭南盆景文化节”,展出会员精品盆景异彩纷呈,盆景艺术家现场演示独特技法,专家学者举办多场文化讲座。同年下半年,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多所中小学,通过展示、讲解和工作坊,激发学生对岭南盆景艺术的兴趣与热爱。
未来,广州盆景协会将在罗小冬会长及班子带领下,继续秉承初心,深耕岭南盆景艺术领域。通过加强会员交流、开展专业培训、举办展览活动等方式,进一步传承和创新岭南盆景艺术,提升协会影响力,为推动盆景艺术发展谱写新篇章。
广州盆景协会从它的前身广州盆景俱乐部算起,是我国成立最早、会员人数较多、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广东省内跨地区的大型群众盆景组织和艺术团体。
广州是岭南盆景的发源地和中心地。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广州已有一批盆景爱好者研究制作盆景。1956年,一批盆景艺人和爱好者发起组建了广州盆景俱乐部(广州盆景协会前身),60代初,在广州盆景俱乐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广州盆景艺术研究会,并于1962年1月编辑出版发行了国内最早的盆景专集《广州盆景》一书。1964年,流花西苑成为广东岭南盆景之家,并推举孔秦初为家长。
1980年广州恢复盆景组织活动,广州盆景艺术研究会易名为广州盆景协会。协会复会以来,每年都举办各种各样的形式的盆景艺术展览活动,并组织会员作品参加全国和国际盆景展览评比,每次皆取得最高奖项和良好成绩。盆景精品多次被作为国家礼物赠送给外国贵宾
1986年协会参与了流花西苑接待英国女王来访参观活动,并选送会员作品作为广东省政府礼物赠送英国女王,为国家赢得殊荣。广州盆景协会在80年代被光荣载入了世界名人录。近年更是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并多次举办国内和国际展览并取得成功,逐步扩大了协会的国内外影响和知名度。
协会还大力开展岭南盆景艺术的培训,80年代起连续举办了六期岭南盆景艺术讲习班,学员来自全省各地共300多人,为珠江三角洲及省内各地培养了大批盆景艺术人才。同时协会还指导省内各地盆景艺术创作活动的开展和盆景组织的组建。
协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雄厚的艺术力量。会员除广州市外,还分布中山顺德、佛山、韶关、肇庆、深圳、阳江、开平、清远、汕头、潮州、揭阳、江西以及港、澳、台等地区,还有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外籍会员。协会既有一批技艺高超的盆景艺术前辈,也有一批崭露头角的盆景新秀。并涌现出孔泰初、陆学明、苏伦、谭其芝、吴培德、刘仲明等一批岭南盆景早期的代表人物。孔秦初、素仁、莫珉府被誉为岭南盆景三杰。
1989年10月,国家建设部评选出十名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广州盆景协会已故副会长、岭南盆景一代宗师孔泰初和副会长陆学明两人光荣入选。之后又先后涌现出苏伦、陆志伟、吴成发、黄就伟、陆志泉、罗小冬等一批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另有十二人入选《中国当代盆景精粹》名人名作篇。劳秉衡、陈荣森、林南三人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评为中国赏石名家。协会前任和现任会长黄就伟、罗小冬陆续担任相关国家级盆景组织的主要领导职务,成为了中国盆景界的领军人物。岭南盆景及广州盆景协会的地位和影响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岭南盆景作为中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之一,源远流长,在发展历史中诞生了众多技艺精湛的大师,而 “岭南盆景三杰” 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传承人为岭南盆景艺术的延续和发展贡献着力量。
孔泰初流派传承人:孔泰初是岭南盆景的泰斗,其盆景以雄伟苍劲、纯朴自然的风格著称。传承人孔繁藻是孔泰初之子,作为后人,他继承了家族的盆景艺术事业,肩负传承孔泰初风格盆景艺术的责任。孔繁藻遵循孔泰初大师提出的“蓄枝截干”技法,注重枝干比例和线条的流畅性。
素仁流派传承人:素仁和尚创立的盆景风格以清高淡雅、超凡脱俗为特点。素仁和尚,释素仁(1894年—1962年),又名素人,俗名陈素仁 ,是“素仁格”盆景的创始人,也是岭南盆景三杰之一。他十几岁时拜鼎湖山庆云寺亮思长老为师,后主法于广州海幢寺,曾任海幢寺住持。光秀住持是广州海幢寺现任住持,其师傅与素仁和尚相识且有十几年交情。2017年,光秀住持受海幢寺“素仁格”盆景展触动,接手方丈之位后,便致力于继承和弘扬“素仁格”盆景这一独特文化。他深受素仁盆景艺术理念的熏陶,在盆景创作中追求简洁的构图和深远的意境,热衷于研究盆景的 “画意”,常以古代文人画为灵感,通过巧妙的布局和修剪,使盆景呈现出空灵的美感。在日常活动中,他热情参加盆景艺术交流活动,推动素仁风格盆景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播。
莫珉府流派传承人:莫珉府的盆景风格兼具自然野趣与精巧细腻。传承人莫世坚出生于盆景世家,自幼受到父亲莫珉府的艺术熏陶,对盆景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感悟,肩负着传承莫珉府盆景艺术的重任。她继承了莫珉府对于盆景自然神韵的追求,她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莫珉府风格的盆景艺术,将父亲的盆景艺术理念和技法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同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岭南盆景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岭南盆景文化节”:2024年春季,广州盆景协会举办了盛大的 “岭南盆景文化节”。活动期间,不仅有大规模的盆景展览,展示了来自广州及周边地区盆景爱好者的近千盆精品盆景,涵盖了岭南盆景的各种风格和流派;还设置了盆景制作现场演示环节,邀请了多位资深盆景艺术家,包括岭南盆景三杰的部分传承人,现场展示“蓄枝截干”“以根代干”等岭南盆景独特技法,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并学习;此外,文化节还举办了多场盆景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解岭南盆景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养护知识,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
非遗进校园活动:2024年下半年,广州盆景协会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了广州市多所中小学。协会组织盆景艺术家和传承人向学生们介绍岭南盆景的发展历史、艺术价值和制作的过程,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们对岭南盆景艺术的兴趣。同时,还在校园内举办小型盆景制作工作坊,让学生们亲自动手体验盆景制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
“羊城工匠杯”绿化技能竞赛(盆景专项):2025年1月24日,由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办,广州市流花湖公园、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系统工会、广州盆景协会承办的该竞赛在流花湖公园农趣园芭蕉广场举行。竞赛评委阵容强大,由1名国际盆景艺术大师、3名中国盆景艺术大师、1名岭南盆景艺术大师担任评委,另有1名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担任监委,30位来自大湾区的盆景技艺高手参赛。
社区盆景文化推广活动:2025年,广州盆景协会计划深入社区,开展盆景文化推广活动。在社区内举办盆景展览和讲座,向居民普及盆景知识和养护技巧,让盆景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还将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盆景制作比赛,增强居民对盆景艺术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翠脉常青——岭南盆景艺术传承推广季”活动:2024年9月15日,广州市文化馆联合广州盆景协会、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推出该活动。广州盆景协会会长罗小冬、常务副会长陆志泉等多位盆景界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进行盆景知识分享。活动布设40盆大师作品及110盆优秀师生作品静态展览,还安排非遗小传人与盆景大师组成“师生导赏团”开展游园活动并直播,除此以外还有岭南盆景艺术亲子活动专场等。
蕉岭指导交流活动:2024年6月13日,广州盆景协会一行专家大师在会长罗小冬带领下来到蕉岭进行盆景艺术指导交流,其间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陆志伟进行了实操作示范。
近年来,广州盆景协会定期举办各类盆景展览和赛事。例如每年一度的 “广州盆景艺术展”,慢慢的变成了广州盆景界的盛事,吸引了众多盆景爱好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展览中,各种造型优美、意境深远的盆景作品争奇斗艳,展示了岭南盆景艺术的最新成果。此外,协会还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国内外重要的盆景赛事,如中国盆景国家大展、世界盆景友好联盟大会等,会员们在赛事中屡获佳绩,为广州盆景赢得了荣誉。
广州盆景协会注重与国内外其他盆景组织和文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协会与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盆景协会开展互访活动,组织盆景艺术家进行文化交流和技艺切磋;同时,与国内别的地方的盆景协会联合举办盆景展览和学术研讨会,促进了岭南盆景与其他盆景流派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通过这一些交流合作活动,拓宽了广州盆景界的视野,提升了岭南盆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为了培养盆景艺术人才,传承岭南盆景技艺,广州盆景协会开展了一系列人才教育培训活动。协会举办盆景培训班,邀请资深盆景艺术家授课,从盆景基础知识、制作技巧到艺术鉴赏等方面做系统培训;还建立了盆景艺术传承基地,为盆景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盆景人才,为岭南盆景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非遗传承与推广的伟大征程中,文化的火种需要各方力量共同传递。过去一年,广州盆景艺术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这离不开众多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在此,广州盆景协会怀着无比崇敬与感激之情,对以下在2025年为非遗传承推广做出杰出贡献的合作单位予以隆重表彰:
1. 广州市流花湖公园:凭借专业的园林景观优势与深厚的文化渊源,积极努力配合协会开展多场盆景展览与交流活动,为盆景艺术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平台。公园领导及同事不辞辛劳,从场地布置到活动组织,事无巨细,为盆景文化传播付出诸多心血。
2. 广州市文化馆:充分的发挥其文化枢纽作用,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创新的传播形式,助力盆景艺术走进大众视野。在活动策划与宣传推广方面出谋划策,为非遗传承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3. 广州市番禺余荫山房:作为岭南园林文化的瑰宝,与盆景艺术相得益彰。热情参加盆景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将盆景艺术融入古园林的韵味之中,让游客领略到独特的文化魅力。
4. 广州市醉观公园: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为盆景展示提供了天然舞台,热情参加各类盆景活动,为盆景文化在市民中的普及贡献力量。
5. 广州市文化公园:长期致力于文化公益事业,积极推动盆景艺术与大众文化的融合,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等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关注盆景文化。
6. 罗浮山黄龙古观:将盆景艺术与道家文化相结合,为盆景艺术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为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与支持。
7. 广州市越秀公园: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知名度,协助协会举办多场大型盆景展览,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极大地提升了盆景艺术的影响力。
8. 广州市云溪公园:以自然生态为特色,在公园内开展盆景文化活动,让市民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盆景艺术的魅力。
这些单位的支持,不仅为广州盆景协会提供了资源和平台,更推动了非遗文化在社会各界的传播与发展。希望以上单位能继续保持对广州盆景协会的长期支持与信任,在未来的日子里,携手共进,为非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为卓越的贡献。
昔日盆景圣地 今朝再造辉煌——盆景之家广州流花西苑,看看这个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盆景协会的前世今生。(部分图片拍摄:谢荣耀)
先让你近距离看看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孔泰初先生的几件作品(遗作),两棵九里香盆景和雀梅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