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记者来到来安县舜山镇林桥村,路途两旁、房前屋后,林木成荫、花香四溢,村里大喇叭翻滚播放着苗木收买信息,苗木买卖商场里满是苗农们生意买卖、装车运苗的繁忙身影。
“有买树的信息,村里干部就会在大喇叭里放,种树不愁没销路。”苗农李明吉祥记者说,他家有7亩多地,悉数种上了栾树、川柏、冬青等各种苗木,苗木的收益加上闲暇时给大户打工的收入,每年能挣5万余元。
现在的林桥村,是来安县苗木花卉专业村,也是当地家喻户晓的“亿元村”。与现在截然不同,赤贫,曾是林桥人最深入而苦楚的回忆。林桥村地处江淮分水岭,土地瘠薄,缺水易旱。“一看林桥断头路,二看林桥破草屋,三看林桥断炊户。”当年的一曲歌谣,道出了林桥人的穷困。
穷则思变。村里有零散的农户开展苗木栽培,先行先试让他们尝到了甜头,这也让村干部受到了启示。“试试种树,没准能蹚出一条路。”林桥村党总支书记刘宏燕介绍,村里确立了“以花木促进开展,以花木走向殷实”的开展思路,牵头建立苗木栽培专业协作社,由村“两委”干部带头入社,并充任协作社方针“宣扬员”,先后发动360户苗木栽培“散户”参加协作社抱团开展。2003年,林桥村注册“林桥”商标,一切经纪人、协作社、营销点悉数以此商标对外宣扬和运营,打响林桥苗木品牌。
种得好,销路畅,才干“绿生金”。林桥村党总支建立林桥经纪人支部,培养起一支500余人、遍布全国的苗木经纪人部队,打通外地出售运营途径;给22个乡民组安装了66个调频高音喇叭,让苗农第一时间得悉收买信息。依据苗木散布状况,林桥村先后修建了1处大型苗木货场、6处小型苗木货场,为苗农出售苗木节约运送、人工费用。
现在,林桥村苗木栽培培养面积有1.2万亩,村苗木经济年产值超越1亿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从前的瘠薄地变成了“聚宝盆”。
年代在开展,林桥村也在应时而变。在来安林桥盆景资料专业协作社里,十几厘米的小树苗姿势婀娜。“这种树苗扦插今后,一年小苗只能卖20元,可是通过2年修剪造型,上盆后能卖到200多元,经4年培养,上盆后价格能升到1000元左右。”专业协作社负责人石少军介绍,这些都是作为盆景的资料对外出售,附加值很高。
“在传统苗木栽培基础上,咱们开端向盆景造型苗木转型,引进了2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林桥村党总支副书记汤善弓和记者说。村里建立了盆景资料专业协作社,租借新建成的电商工业园拓宽网络直播事务,把盆景销往全国。协作社免费对全村苗农进行技术培训。
除了转型,林桥村还有更久远的规划。由于毗连江淮分水岭景色道,该村正探究“苗木+旅行”的工业交融开展之路,“咱们瞄准休闲摄生周边游商场,将休闲旅行和苗木欣赏相交融,招引更多周边游客参观玩耍。”村里连续建起休闲农庄,积极开展苗木科普研学游活动,来自南京、合肥、滁州等地的游客川流不息。
在林桥村,旧日的“老三看”变成了“新三看”——“一看林桥树,二看林桥柏油路,三看林桥殷实户”。该村取得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民主示范村、全国生态文明村、全国特色工业亿元村等多个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