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作为浙江省内一个小有名气的文化之地,却鲜有在省城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展身手的买家,是什么原因让德清人在这方面热情不高呢?记者走访了县城武康的书画艺术品市场。
在一家画廊,记者指着中国美院某画家一幅标价15000元的画,问像这类画是否有人来买时,经营者说得非常干脆:“没有”。
记者又走访了群益街的艺圣、美艺、天艺阁等画廊,发现他们经营的大多是一些装饰画。艺圣画廊的经营者说,平时顾客来买的大多是一些装饰画,价位在100—200元左右,大多数都用在开张、搬家等。这些画廊的经营者,自己也是艺术爱好者,他们几乎都有一些无奈:“武康这一个地区真正懂书画的人太少了”,“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钱,有钱的不一定会买。”
采访中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一位经营了多年画廊的吴先生,现在不开画廊了,就是因为主营书画作品而生意惨淡最终只能关门。
通过走访艺文斋等画廊及县内的一些文化艺术人士,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在德清还是有一批人在买名家书画。
首先是一大批书画爱好者,像徐乐山、吴永华、葛一剑等,约有五六十个人。这些人如果得知杭州、上海等地举办画展,就会相约前去观摩,见到自己心仪的作品,也会掏钱买回家。
在三合乡也有一部分人收藏名家字画。据三合中学的黄建时老师介绍,他是一个书画爱好者,受他的影响,当地一些有钱的老板也开始渐渐地投资书画。现在三合乡收藏字画的有几十个人,有的石矿老板已经收藏了十几万元的作品。据说有一个人原来手头有了钱喜欢赌博,现在手头有了闲钱不再直奔赌场,而是去买字画收藏了。
涉足拍卖会的也有。中房置业有限公司的老总胡一平,曾于去年在杭州嘉德拍卖会上,拍得过一幅吴昌硕的作品,价值三十多万元。不过,他说因自己不是书画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名家书画的价值、升值潜力等并不是很清楚;再一个就是拍卖会上赝品不少,自己缺乏鉴别知识,怕买到假的,所以他也是偶尔为之。
大多数人不去拍卖会竞拍作品,也认为拍卖会上的作品价格“高得惊人”,怕价超所值。
对此,县内一位比较熟悉书画行情的年轻画家董贇说,这是一种偏见,拍卖会上有的东西可能比画廊还要便宜。像中国美院教授徐家昌的一张四尺三开的花鸟画,到证券交易市场拍卖会上去买只要2000—3000元,而直接从画家或画廊那里拿要4000—5000元。并且作为证券交易市场的拍卖行,其拍卖的作品大多数都具有很成熟的市场价位。
应该说,德清是一个历史悠远长久、文化渊源深厚的地方,唐有孟郊、宋有吴潜、元有画家管道升、明有骆文盛等一大批文化名人。近年来,县委县府在繁荣文化市场方面,做了相当努力,像定期举办赵孟頫书画节、游子文化节等活动,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
但从记者所采访到的艺术品市场来看,德清是比较冷清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德清在文化方面的薄弱。